close

駱駝移動圖書館 -
    3隻駱駝,2箱書,1個尋找自我的女子,讓荒漠大地起了獵豹似的變化……


現金價237 元

駱駝移動圖書館 -
商品詳細現況請由以下連結進入 Yahoo 購物中心確認喔 :)
http://tw.buy.yahoo.com/gdsale/gdsale.asp?gdid=1760105&co_servername=b58bc648c8ee95ead4c0547de27c5982

 
 
●得獎紀錄

.金石堂強力推薦書2009.10.05-2009.11.01
.美國獨立書商協會2007年4月選書
.美國田納西圖書館協會2008年4月選書
●內容大要

女圖書館員費歐娜不顧親朋好友的反對,自願到非洲肯亞擔任「駱駝移動圖書館」的志工。這個由西方資本家贊助的巡迴圖書館,將書箱放在駱駝背上,前往各個偏遠村落間巡迴、推廣圖書。由於書本得來不易,於是施行一套嚴格規定:只要有一人沒還書,全村就被列為拒絕往來戶。

有一天,「駱駝移動圖書館」依例巡迴到一個小村米迪迪瑪,沒想到,村中的問題人物傷疤男孩竟然不肯歸還書。按規定,駱駝移動圖書館將不再造訪。費歐娜為了讓全村渴望看書的孩子能繼續借書,決定隻身留在村中找出遺失的書。因而發現了長期被村民孤立的傷疤男孩的秘密,同時,她也愛上不該愛的人……

作者瑪夏.漢彌頓巧妙地運用多重視角來呈現這個故事:熱血的女圖書館員、極力倡導閱讀識字的鄉村教師、反對閱讀的教師妻子、渴望藉由知識遠離村子的少女、藏書的男孩,以及村中捍衛傳統的長老……等等,構成一幅精采的非洲人物誌。
 
 
●作者介紹

瑪夏.漢彌頓

masha hamilton


美國作家,曾任美聯社駐外特派員多年,待過中東、莫斯科、阿富汗、肯亞等地,擅長從真實新聞事件取材,轉化為虛構長篇小說,迄今出版四部小說,皆得到極高評價。

瑪夏的第一部小說《千階之梯》(staircase of a thousand steps, 2001)是美國獨立書商的精選書,並榮獲「邦諾書店發現新人獎」,內容描寫住在約旦河谷一位具有心靈感應能力的女孩的成長故事。第二部小說《我們之間的距離》(the distance between us, 2004)入選《圖書館期刊》年度最佳書籍,是戰地女記者在中東痛失愛人的故事。第三部小說《駱駝移動圖書館》(the camel bookmobile, 2007)是根據雜誌報導非洲肯亞的「駱駝圖書館」事蹟之後,所寫下的小說。第四部小說《三十一小時》(31 hours , 2009),也是美國獨立書商選書,描寫一位美國母親發現兒子竟改信伊斯蘭教,並接受恐怖行動訓練,將到巴勒斯坦執行任務。

除了小說創作,瑪夏的記者生涯也豐富多彩。她在中東的五年內,曾採訪過巴勒斯坦暴動、以巴和談、以色列從黎巴嫩撤退等等國際重大新聞。其後又擔任《洛杉磯時報》的莫斯科特派員,長達五年,除了撰寫報紙專欄「寄自莫斯科的明信片」之外,也為美國國家廣播公司/互助廣播網提供報導。她採訪克里姆林宮的動態,也寫蘇聯瓦解期間戈巴契夫與葉爾欽治下的俄羅斯平民生活。二○○四年她改駐阿富汗,二○○八年返美。

2006年,瑪夏在完成《駱駝移動圖書館》的初稿後,與女兒一同飛往肯亞,親自見證駱駝圖書館的運作方式,也感受到當地人期待看到書本的熱切心情。2007年她為「駱駝圖書館」展開募書募款運動。此外,她在2009年開始推廣「阿富汗婦女寫作計畫」(afghan women’s writing project),培育有寫作才華的阿富汗婦女,並引進美國的女性作家與老師與阿富汗婦女交流。

瑪夏和家人住在紐約市布魯克林區。寫作之外,她也擔任雅多藝術社區(yaddo)、藍山藝術中心(blue mountain center)等團體的小說研究員,並在全美各地的寫作班授課。此外,她也是有執照的指壓按摩師,目前正在學傳統泰式按摩。

瑪夏.漢彌頓的官網:http://www.mashahamilton.com/

《駱駝移動圖書館》中文官網:http://www.ylib.com/hotsale/bookmobile/index.asp
 
●特別推薦

【推介一】一本令人深深感動、愛不釋手的生命勵志小說

◎蔡炳坤(建國中學校長)

一九八○年代一部由傑米.尤易士(jamie uys)所導演與編劇、風靡全球的電影《上帝也瘋狂》(the gods must be crazy),內容描述一位不知曉現代世界的布希曼人歷蘇(nixau),撿到了一個從飛機丟下的可口可樂瓶子之後的一連串故事。看過這部片子的人,都對打著赤腳的歷蘇留下深刻印象,特別是關於非洲人沒穿鞋子這件事,引發了兩種截然不同的想法:一種想法是說因為非洲人沒穿鞋子,所以沒有賣鞋子的市場;另一種想法則是說因為非洲人沒穿鞋子,所以有非常非常大的市場,只要一個人買一雙就不得了!

面對相同情況,不同的解讀會有不同的認知,不同的態度會產生不同的價值觀,而不一樣的行為模式當然也就呈現出不一樣的生命意義。舉一個小小故事:有位先生經過建築工地,停下來和工人說話,並問他們:「你在做什麼?」工人甲說:「我在砌磚,」工人乙說:「我在砌牆,」工人丙則自豪地說:「我正在蓋一座偉大的教堂。」三個人做同樣的工作,卻有三種高低不同的工作觀,反映出三個不同的生命意義和生命價值。生命的表象看來單純,生命的內涵則是層次多,樣態複雜。生命的價值就看你如何看待自己,如何選擇方向,如何定位深淺層次了。生命的內涵與價值端視內在的想法,高則高矣,低則低矣!誠如《攀?》一書作者朱仲祥先生所言:「一個人的態度決定了一個人的高度。」

與《上帝也瘋狂》電影一樣的場景,《駱駝移動圖書館》這本書的故事也發生在非洲,只差不在未經開發的叩卡拉哈里,而是在荒涼、貧窮和困苦的肯亞東北部米迪迪瑪部落。另一個最大不同的是,前者的電影情節雖好玩但虛構,而後者全書內容溫馨感人且有所本,作者瑪夏.漢彌頓的確親自前往肯亞走訪了一種在非洲行之多年、以駱駝大隊搬運書籍的「巡迴圖書館」,並採訪奈洛比的街頭遊童,以及偏僻的東北部受乾旱和饑荒之苦的災民。

稱《駱駝移動圖書館》是一本精采的生命勵志小說,忝為教育工作者,自我期許多了一份對教育的愛與對生命的尊重,所以,我認為再也恰當不過了。作者巧妙地運用了多樣化的人物布局,就從「傷疤男孩」談起,被土狼撕裂的皮肉身軀,顯露出人性的柔弱與堅強,那是一種生命尊重的起始。搭配充滿感性與衝突的故事情節舖陳,除了讓推廣書香、閱讀改變人生的主題被突顯外,尋求生命意義的夢想與痛苦也被刻劃得栩栩如生。又全書分為六部,比較特別的是,各部之間以「蚊子的一生」作為引言,「蚊子的一生,也許朝生暮死,也許難逃殘酷慘烈的死亡。可是,在牠們短暫的生命中,沒有任何事物,可以阻擋牠們追求兩項強烈的渴望:吸人血、繁殖。」

哇!這是何等深具生命的意涵呀!在作者筆下滿懷理想的圖書館員費歐娜.史維尼為了尋找生命的意義,在「我的人生難道就這樣過嗎?」的自我動力驅使下,毅然決然離開安逸舒適的紐約,遠赴非洲肯亞擔任圖書推廣顧問,巡迴服務於各個荒涼、貧窮和困苦的遊牧部落之間,點燃了追求知識、改變視野的熱情。這讓我想起文藝復興時期有位畫家名叫米開朗基羅,自西元一五○八到一五一二年間,奉教皇尤里烏斯二世(julius)之命,在六百平方公尺的西斯汀禮拜堂天花板畫出《創世記》不朽名作。作畫期間,時有友人來探望,都對於米開朗基羅的「頂真」(台語,認真之意),感到汗顏,甚至不解地問道:「都不會有人注意的角落,也需要如此頂真嗎?誰會去體會你的心意?」米開朗基羅簡短地回了一句:「我能體會。」這就是所謂「米開朗基羅動力」的由來,一個人內在的動力足以驅使做事認真的態度,即使別人看不到、摸不見,甚至沒有任何獎賞與讚美,也不能改變既定的心意,那心意便是把事情做到最完美的境界,因為成就感早已內化其間成為動力,這便是熱情,由內而外的一股力量。

《駱駝移動圖書館》真的是一本會讓讀者深深感動、愛不釋手的生命勵志小說,謹獻上我誠摯的推薦。

【推介二】

駝峰書箱傳書香

◎王岫(資深圖書館從業人員)

新聞記者出身的美國作家瑪夏.漢彌頓二○○七年三月出版了一本小說《駱駝移動圖書館》,這本書以東非肯亞用駱駝運送圖書,當作偏遠地區民眾的精神食糧或教育工具的實況為背景,但虛構出一個長篇小說,敘述文化差異下,所謂的國外救助活動所帶來的困擾;作者實是藉此書探討美國在今日以世界警察自居,於全球許多國家實施許多「自己想當然」或「自以為是」的所謂援助或打擊不符其自身利益的行動。

曾經擔任過洛杉磯時報、美聯社、全國廣播公司聯合電台(nbc-mutual radio)等記者的瑪夏,可不是像一般作家憑空寫些這本書的。之前已寫過《我們之間的距離》(the distance between us, 2004)和《千階之梯》(staircase of a thousand steps, 2001)兩本書的瑪夏,對這本《駱駝移動圖書館》,卻有更悠久的寫作歷程。幾年前,她載著三個女兒到圖書館閱讀,女兒在一本雜誌上看到肯亞的圖書館有用駱駝送書給偏遠社區民眾閱讀的工作,好像美國公共圖書館常見的「圖書巡迴車」( bookmobile)一般。女兒告訴了她,她也看了這篇報導;她腦中就不禁浮起想要寫一本小說的念頭,故事的構想是一位美國圖書館員前往肯亞,要帶許多英文書籍,藉著駱駝運送,將書香和外界的知識,帶入蠻荒之地。

肯亞被某些旅行社宣傳成度假或冒險旅行的勝地,這個非洲東岸的國家,確實也蓋有不少頂級的旅館,招攬世界各國愛好非洲原野風光和觀賞動物的旅客;但不可諱言的是,肯亞仍像其他非洲國家一樣,有不少落後、貧瘠的地區。肯亞的東北省就是一大片充滿荒涼乾土和小灌木叢的地方,當地民眾以半遊牧生活為主,村落則分散在廣大黃土原野上,缺乏道路連繫,學校也很少,居民文盲率很高,幾達七、八成;這個地區也終年受到乾旱、饑荒和傳染病之苦,村落中的長者,最近也知道要改善生活,唯有讓下一代的人多受教育。一九九六年開始,肯亞國家圖書館開始輔導東北省的葛里薩省立圖書館(garissa provincial library)成立一支「駝峰書箱」的行動圖書館,以三隻駱駝,配載裝滿各類英文書的書箱,加上四位圖書館員,幾張桌椅和遮陽傘等,每週四天,巡迴葛里薩周圍十公里內散居的村落。「駝峰書箱」到各聚落後,打開書箱,就在刺槐樹下,鋪起草蓆,攤開各類圖書,供村落居民或兒童閱讀。隨去的圖書館員,不是指導村民閱讀,就是教導兒童認字等等,有時也借用村民屋內,開班授課。一九九九年,另一支 「駝峰書箱」隊伍,也在東北省瓦吉爾(wajir)展開。

曾經到過俄羅斯、阿富汗等地採訪過新聞的瑪夏,二○○六年,也藉由赴非洲採訪之便,到肯亞東北省實際去體驗「駝峰書箱」的運作,她跟著駱駝行動圖書館走過好幾十里的路程,看到非洲的荒瘠、貧窮和困苦,卻也看到「駝峰書箱」一到村落,在各地所燃起追求知識的熱情。為了免於寶貴又稀少的圖書被偷或不還,行動圖書館還訂有:如果圖書遺失,則「駝峰書箱」將不再蒞臨這個村落的嚴格處罰。這個罰則,不僅帶給瑪夏寫作小說一個新靈感,也促使她回國後,在部落格呼籲國人多捐一些英文書給葛里薩等圖書館,以支援駱駝書箱隊伍。

二○○七年三月,瑪夏的《駱駝移動圖書館》由哈波.柯林斯(harper collins)公司出版了。她虛構了一個名叫費歐娜的三十六歲美國圖書館員,因工作陷入低潮,正感生命沒有意義之際,因緣際會,加入非洲救援組織,協助駱駝書箱隊伍的工作。費歐娜熱心奉獻,一心想以蘇西博士、海明威……等美國文化書籍,教導肯亞孩童或村民認識外面的世界,卻也引發了害怕改變現狀的保守長老們對她的不滿和威脅,尤其當一位受虐孩童遺失一本書後,更引起不同想法的村民們的衝突……。

(原載於二○○七年四月二十九日《聯合報》之讀書人週報)


【各界推介】(依姓氏筆劃排序)

◎呂健吉(宜蘭縣教育處長)

「圖書館來了……一個真正的學校也於焉展開」,圖書館可以說是一所學校的命脈,更是學生的知識寶藏;在面對網路資訊氾濫的時代,有人會質疑圖書館的功能是否會被網路所取代?

從《駱駝移動圖書館》這本書,正好可以突顯圖書匱乏與資訊氾濫的對比與衝突下文明的差異。事實上,在台灣各中小學的圖書藏書量有明顯的城鄉差距,對於一些偏遠學校而言,圖書館的藏書不僅老舊同時也相當地不足,這些學童們對於圖書的渴求不亞於本書中小女孩卡妮卡對駱駝圖書館的期待。

早在今年四月宜蘭縣政府舉辦「閱讀四月天」時,我就有個購想,推出「行動圖書車庫」,可以巡迴各鄉鎮學校;如今看到《駱駝移動圖書館》更加深我要去實現的企圖心,希望明年在宜蘭的各個社區和學校就可以看到「行動圖書車庫」的蹤跡,也許我們會在車的兩側各畫上一隻駱駝。

◎凌爾祥(天下教育基金會執行長)

一直很捨不得放下這本書:書裡描繪著非洲黑色大陸的貧瘠荒涼,在大漠裡,那群「扎根在塵土上的人群」,如何因著一隊駱駝馱著書箱,把外面世界的知識帶進來,而產生的矛盾與衝突。

故事敘述的方式,很吸引人,對每一個人物印象深刻。故事所點出的古老文明與現代知識的抗衡,也令人深思。

正如書中阿巴希所說:「這些人過著艱困的生活,遵循古老的價值觀,而且以此為榮。他們已經發展出應付乾旱和死亡的哲學。當我們從外界來,得要他們學習讀書,……比較起來,我們識字的定居社會,反而缺少一種靈活應變的能力。……究竟是誰應該教導誰?」

這本書讓我們更謙卑!也再次提醒我們對不同文化的尊重包容與理解。

◎徐文濤(台中縣明道中學教師、國文科召集人)

在明道,推行閱讀運動已行之多年,學校圖書館每年編列預算,大量購買各類書籍及有聲出版品供學生借閱。並且搭配各類活動如圖書館週、文藝季、借閱排行榜,以及各類閱讀心得寫作競賽,並且提供獎金、獎品等鼓勵學生們養成閱讀的好習慣,並且將閱讀變成一輩子的習慣。

在我拜讀完《駱駝移動圖書館》這本書之後,我告訴自己,一定要讓這些都市的學生們知道:在這個世界上,並非每個人都可以理所當然地從各種管道,以最廉價的方式取得想要閱讀的圖書。書中的場景在非洲的肯亞,從一九九六年開始,肯亞國家圖書館為了服務廣大偏遠地區的民眾,特別安排了三隻駱駝,馱著四只書箱,以及一些帳篷、生活醫藥補給品,長途跋涉炎熱而難行的肯亞東北省份,為這個有著高達百分之八十五文盲的落後地區送來來自西方世界的知識,同時也送來了無限的希望。因為,唯有接受教育,才有機會擺脫這猶如宿命般的貧窮與落後。作者巧妙地改寫了這個真實的故事,並且融入了文化尊重與人性善、惡的省思,為當今提倡閱讀運動的台灣教育界,提供了一本鼓勵學生閱讀的最佳教材。

◎陳一誠(台灣閱讀文化基金會暨愛的書庫執行長/南投縣旭光高中教師)

期待台灣是「書香社會」、「閱讀是全民運動」的我,一直把這份期待視為努力的目標,只是紛沓而來的問題與挑戰,往往感嘆推廣之不易。

何其有幸,《駱駝移動圖書館》一書的出版,拯救台灣無數推動閱讀與教育之作者(包括我在內)。相較非洲推廣閱讀的困難重重,我們遇到的阻礙根本微不足道,實在太輕鬆嘍!更可貴的是,這本書拋出諸多發人深省的議題,例如:全力推廣閱讀,該如何展現文化的尊重與包容?進入新的部落地區,該選擇什麼給當地孩子?教育什麼才能讓人真正受益……。這些議題的省思與探討,將閱讀推廣從基礎的號召行動響應,提升到「深謀遠慮」的完善配套措施。

看完《駱駝移動圖書館》,閤上雙眼,腦海中想像駱駝背著書箱,走在非洲荒涼陸地的情景,對照台灣富庶進步的環境,內心更篤定相信:「閱讀」是台灣的全民運動,「書香社會」是台灣的未來願景。

◎陳宗鈺(台灣學校圖書館館員學會理事/基隆女中圖書館理事長)

瑪夏.漢彌頓以肯亞葛里薩的駱駝移動圖書館建立偏遠村民的閱讀習慣為背景,描寫這個改變對於當地社群文化與外來思想的矛盾所造成書中主角的內心衝擊,絕大部分人因為習慣於傳統習性及對於改變後的結果沒有把握,所以常假借理由而排斥改變。

趨勢大師約翰.奈斯比說過「二十一世紀人類決勝的關鍵在於學習與改變的速度」,由於科技突飛猛進,傳統學校教育的人才已經無法滿足企業的需求,需要不斷地從閱讀中吸收新的知識,因此圖書館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教導讀者學習如何學習。

《駱駝移動圖書館》經由漢彌頓有系統的組織架構及細膩的人性描述,可以體會出圖書館員費歐娜如何做好圖書館行銷;以及在疤子塔班還書的事件上,催討者不思改變以謙卑態度傾聽別人意見,以致得到了反效果;看完這本書有如倒吃甘蔗,漸入佳境。

◎陳昭珍教授

(師範大學圖書資訊學研究所教授兼圖書館館長/中華民國圖書館學會理事長)

這不是報導一位「文明社會」的圖書館員懷著熱情,以駱駝將書送到非洲「原始部落」的單純故事。作者在本書中所提出的觀點,是複雜、衝突與矛盾的,如同部落面對「外來文明」而捲入的掙扎;也讓閱讀者在閱讀的過程中,不斷陷在和自己爭辯、徘徊於「文明」與大自然的生態鏈,掙扎於《聖經》中,上帝要人選擇「生命樹」,而非「知識樹」的困擾中,尤其是本書的結尾,讓人覺得錯愕,不過也明白,「除此之外,似乎別無他法」,因為是大自然做的決定。

但在矛盾的思辯過程中,讀者也再一次體會到「閱讀世界」的深遂、豐富與美妙。這也是熱情的圖書館員,為何老是義無反顧地要將「文明世界」的知識產物,送給所有人的原因。

◎曾淑賢(輔仁大學圖書資訊學系教授)

駱駝移動圖書館讓書中的女孩看見未來、讓偷書的傷疤男孩有一處安頓感情的地方、也讓祖母重溫充滿希望和憧憬的日子,……作者以閱讀的力量為主軸,對書所帶來的衝擊、族人在接受與抗拒書籍帶來的改變之間的掙扎,以及毀損書的男孩該如何懲罰的價值觀,描寫深刻動人。故事交織著祖孫、夫妻、朋友、兄弟、父子、情人的複雜糾結,人物多彩多姿,充滿衝突和驚奇。書中對肯亞風土人情的敘述,也讓讀者聞到部落的氣味,彷彿置身於肯亞的小村落。

◎黃運生(台南一中校長)

這是一本值得細細品味的好書,書中的美國女孩--費歐娜.史維尼帶著熱情與夢想,離開文明便利,踏入與過去迥異的非洲部落;人民百分之八十五是文盲,過著半遊牧的生活,在乾燥貧窮的沙漠尋找水源以求生存。史維尼認為書才是孩子的未來,才能讓他們和世界連結,藉著由駱駝移動圖書館試圖將文字、教育帶入灌木林中未開化的部族。

然而部落有自己的傳統與價值,有千年以來與大自然相處的模式,他們不敢違逆主神「百足太一」的指示,與惡靈相敬相畏。強行置入西方文明,所產生的矛盾與衝擊,為這些純樸部落帶來興奮、希望,卻也有恐懼和憤怒。

台灣處於多民族融合的時代情境,當文化發展一致朝西方潮流傾斜時,我們更應該停下腳步,思索一切的行動為何而起?終將導致什麼樣的結果?在教育普及、資訊發達的現階段,當我們游移在推行主動的「有品閱讀」與被動的「灌輸教育」時,《駱駝移動圖書館》是抉擇時很好的參考。

【國際媒體書評】

◎《出版人週刊》

漢彌頓以優美流暢的文筆,編織出令人記憶深刻的角色、原始質樸的感情,以及高貴的主題:西方強加的「教育」,抗衡村民所感受到的,向已開發世界門戶洞開的危機。

◎《學校圖書館期刊》

書中人物輪流充當每一章的敘述者,讓讀者更充分了解他們在故事中的處境。故事最後,每一個人都被移動圖書館改變了,但改變的方式都出乎他們(或我們)的意料之外。十幾歲的孩子不只可以享受這本小說多元文化的一面,還可以欣賞那寧靜的戲劇,情節的曲折,以及由此鋪陳出的人物之間的差異和類似。

◎《紐約時報》

作者使我們知道,在一個飽受貧窮之苦的地方,所擁有的每一件物品都如此珍貴,卻又岌岌可危。但是,更大的衝突也無法奪去這些人所抱持的榮譽觀念;這觀念根深蒂固,即使只剩下一、兩本書。

◎《書目雜誌》重點評論

心酸的、令人昇華的、快活的故事,有冒險和報酬、屈服和犧牲。

◎《圖書館期刊》重點評論

豐富多彩、引人悠思的文筆,熟練地呈現出今日非洲貧窮和慈善的赤裸真實。強力推薦給所有的小說收藏。

◎獨立書商協會推薦選書

這本小說帶我們親臨其境,來到一個小村落,與當地居民共同生活。一流的讀者俱樂部選書。

◎《今日美國》

瑪夏.漢彌頓對遊牧文化的描繪,可愛而多彩多姿。那是以畫家之眼瞥視西方人鮮少看見的世界。

◎《宇宙雜誌》

這個迷人的故事,寫的是心志果決的燕雀抱持鴻鵠之志,會令你深深感動。

◎《娛樂週刊》

漢彌頓以卓越的想像,將危機愈甚、計謀愈巧的肯亞人,刻劃成為最富魅力的角色。

◎《歐爾伯尼民主前鋒報》

漢彌頓的描寫如此生動,讓人覺得肯亞的熱氣從書頁散發出來,感覺到手臂上沾染上塵土……這是你會立即想要傳給朋友看的書。

◎威斯康辛州歐希可希公立圖書館

這是一本你很可能永生難忘的書。
出版社:遠流出版
分 級:1-普級
裝 別:正25開,平裝。
初 版:98/10/01

商品詳細現況請由以下連結進入 Yahoo 購物中心確認喔 :)
http://tw.buy.yahoo.com/gdsale/gdsale.asp?gdid=1760105&co_servername=b58bc648c8ee95ead4c0547de27c5982


產品分類:書籍、文具、DVD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ale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